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我们在吃水果和豆类蔬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一厘米左右的或褐或白或黄的幼虫,钻孔生活在水果和豆角内部,导致它们由内到外变黑腐烂,这八成就是食心虫家族的成员。有些食心虫会把果实吃的从外部看上去还非常完整,但是种子和果肉都吃干净了,还要把空心果子当住处,在里边作蛹、羽化之后才离开。每年食心虫都会给我国的农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它躲在蔬果的内部,农药也对它无可奈何。
梨小食心虫是让果农非常头疼的果树害虫之一,正如它的另一个名字钻心虫,它一旦钻进果实内,农药就对它无可奈何。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梨小食心虫幼虫从梨果萼洼、梗洼处蛀入,直达果心,果实受害初在果面现一黑点,后蛀孔四周变黑腐烂,形成黑疤,疤上仅有一小孔,但无虫粪,果内有大量虫粪。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第一、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第三、第四代幼虫主要为害梨果,均以老熟幼虫在枝干裂皮缝隙、树洞和主干根颈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越冬代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在果区发生呈加重趋势,除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现在有一种生物防治新技术—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只需缠上小小的红色小管子,就可以将虫口密度降低,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高效又环保,这种新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果区引进并推广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的原理是干扰梨小食心虫信息识别,让雄虫与雌虫“迷失”方向,相互找不到对方,从而阻断成虫交配,彻底防止幼虫危害。梨小性迷向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成为一项代替或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来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常用技术。这项生物防治技术能将蛀果率控制在1%以内。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的使用不受天气影响,持效期达6个月以上,对蜂蜜、害虫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
扫一扫加入鼠茅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