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果农来说,果树长势好、挂果多,才能多卖钱、多收益。但在果树实际种植管理中,果农会经常遇见结果树出现开花少、结果少等的现象,造成果园减产减收,为此果农一定要适时采取措施保花保果,以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
果树出现落果的原因主要有树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树体因素除取决于果树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以外,还取决于树体的贮存营养、花芽的质量、授粉受精的质量以及花器官的发育情况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果树花期遭遇梅雨、晚霜、低温影响,以及空气湿度过低和土壤过于干旱、肥水失调等原因。
果树落果问题,主要分为生理期落果和生长期落果,建议果农根据自己果树落果的情况进行对照防治:
1、第一期落果,一般出现在果树开花后的1-2周,主要由果树授粉受精环境不良,造成花器不完全或雌蕊退化所致。此时落果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上年夏季果树管理不善,影响了果树花芽的分化和花器的形成,使花粉不育、发芽率低,导致失去了受精能力。
2、第二期落果,一般出现在果树开花后的3-4周。这时期果树子房已经开始膨大,多由于受精不完全,造成胚的发育受阻,使幼果所需激素供应匮乏,进而发生落果;此外,如果果树花期遇阴雨天气,造成授粉不良,或者花期时缺氧,造成幼果坯发育蛋白质供应不足,停止发育,都是引起果树落果的原因。
3、第三期落果,一般发生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期间,此时的已经受精的幼果正处在发育过程期,坯和新稍正处在旺盛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养分。如果此时氮素供应不足或供应过重促使新梢生长过旺,夺走了果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导致胚缺乏营养,停止发育而落果。
扫一扫,欢迎关注更多精彩内容